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HCO-OP電子報第一期】 特別專題: 為什麼黃豆合作社

by 柬埔寨專案經理 廖敏倫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和遠在德國工作的朋友聊起了柬埔寨鄉村兒童營養計畫的黃豆合作社,我滔滔不絕地說著合作社運作的理想模式,為了實現鄉村的居民們能夠「自給自足」並且「永續經營」的目標。

    這八字箴言一直是非營利組織界夢寐以求的理想,寫起來容易卻往往成為成效評估工作裡不能說的痛點,原因無他:世界上沒有一個組織有散不盡的銀兩永續支持計畫的執行,這讓我們有機會思考什麼是更好的計畫模式。

說了一半的永續:給魚吃不如教會如何釣魚

   
在評估及設計計畫內容的過程中,最終提出利用食用黃豆製品來增加當地食物的多樣性及補充兒童巨量營養元素(Macro nutrient)攝取,考慮當地製作豆類食品安全下,訓練婆婆媽媽們做豆漿給小孩喝成為了計劃裡營養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樣也就達成了教會「釣魚」的基本技能了。但是,空有一身釣魚的好本領,找不到魚兒生存的池塘、溪、河和海,也終究沒有魚可以釣來吃。


回歸市場機制:免費的東西最貴

   
運用商業手段是目前能夠達成自給自足與永續經營的方式,除了教會婦女製作豆漿外,也建立製作豆漿的平台和環境(黃豆合作社),在村莊內販售富含豐富營養價值的豆漿,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教會婦女們具備經營的能力與商業效率才得以讓黃豆合作社可以生生不息。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麼公益組織執行的計畫要收費?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有免費的豆漿可以喝,突然要拿口袋裡的錢出來買,也就降低了喝豆漿的意願而破壞原本推廣黃豆食品的立意(降低兒童營養不良),切切實實成為我們朗朗上口的「回不去了」。


全村一起照顧村內的小孩 vs 家庭自行照顧3-5個小孩


我們尋求一次性募款在村莊內建立黃豆合作社,雖然不似1844年蘇格蘭羅虛戴爾(Rochdale)小鎮上因為受到工業技術發展與資方剝削而變成貧窮、飢餓和失業的紡織工人「自發」籌備屬於自己的商店和工廠,但是不變的理念是強調協助弱勢族群,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合作社而集合全村的力量共同照護全村的兒童。

    這一個近看符合社會企業理念用商業手段改善兒童營養不良問題,遠看符合合作社部分精神的黃豆合作社,雖然金援短缺,缺乏大陣仗的義診與記者會,沒有過多的愛包裝與強調可憐的修飾,期望能在各位小額捐款與支持下誕生。這是有挑戰而辛苦的過程,但是我堅信是走在一條對的路上,一起來跑馬拉松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